語文報官微
語文報微店
作者: 錄入:liguojuan 來源: 2023-11-06 15:54:46
牛童:海歸入大山 種出“智慧果”
在河北保定市阜平縣史家寨村的群山間,坐落著“90后”北京小伙兒牛童打造的現代化智慧果園的控制中心,其控制的范圍,多達8600畝。
2020年,牛童從澳大利亞留學歸來,跟隨父親來到大山里,將果樹種植與計算機信息技術、大數據相結合,借助互聯網、新零售等渠道,將成片的荒山打造成智慧果園。
前些年,乘著新時代脫貧攻堅的春風,牛童的父親來到阜平,承包起了開山造地工程,將山地變成了高標準梯田。幾乎從沒到過農村的牛童,回國后放棄了穩定的工作,一頭扎進太行山,在開墾出來的土地上種下“致富果”。
“汗水農業必須走向智慧農業。”牛童從一開始就明確意識到,幾千畝的園區種植和管理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許多地塊的維護滯后,園區效益低下,難以騰出精力發展二三產業。在國外留學期間,他曾了解過一些農場將數字化技術應用于農業規模種植中,不僅節省人力,還能提升種植產量和品質。他實地調研了阜平其他的大規模山地種植園區,發現它們的數字化農業應用僅限于無人機打藥等初級層面,且沒有組建專業的智慧農業系統研發團隊。牛童決定自主研發智慧農業系統,他和一起留學的幾個小伙伴組成了研發團隊,將所學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專業與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知識結合,實現大面積農業機械化、信息化、精細化應用。
幾個年輕人與深山為伴,幾間活動板房成了他們的“家”。白天,他們穿梭于果園間,研究著枯燥的工程書。靈感迸發時,便席地而坐,設計灌溉系統、監測系統的工程圖;晚間,他們在星空和蟬鳴聲的陪伴下,開啟一輪又一輪的頭腦風暴。
2021年年底,智慧園區初步建成。他們在地下30厘米處布設了120套傳感器,地面上設置了微型氣象站觀測天氣,實時監測風力,土壤溫度、濕度以及其中的氮磷鉀含量等各項農業生產指標,再通過物聯網云平臺技術將數據上傳至后臺終端。同時,借助計算機系統聯網控制13個泵站,每個泵站連接安裝在果園的16個自動噴灌閥門,操作相應閥門便可執行澆水、施肥等指令。2022年11月,“水肥一體化農業項目”被納入了團河北省委實施的“大學生鄉村創業幫扶計劃”。如今,牛童團隊研發的整套智慧農業系統也陸續被周邊的園區采納使用,效果日益顯現。
截至目前,牛童已帶動當地農民增收達4450余萬元,涉及村民2000多戶。 產業振興了,村民、村集體收入增加了,還帶動了不少青年返鄉,村子更有活力了。
解讀:
青春應在哪里閃光?在祖國需要的地方;本領應在哪里發揮?在祖國需要的地方。全面小康,鄉村振興,這些都是中國夢的題中之義,也正是青年發揮聰明才智的最好舞臺。牛童返鄉創業,不僅將新技術、新思想帶回鄉村,更帶動各方“合伙人”共同完成鄉村振興這一宏大事業,實現了最大的青春價值。
編輯:小清
責編:溫鵑
副主編:溫鵑 常璐
主編:李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