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成為目的和推動力
——著名設計師韓湛寧先生專題講座側記

韓湛寧先生作專題講座
“讓美成為目的和推動力!”一個設計師,究竟該如何通過介入城市的文化建構,實現自己的理想?2023年12月26日,語文報社邀請著名設計師、策展人、文化學者韓湛寧先生,為全體編輯作了題為《作為文化動力的設計》的專題講座。
美編出身的設計大咖
語文報社黨總支書記、社長劉遠主持講座
劉遠社長作為本次講座主持人,在開場白中介紹說,韓湛寧先生系山西師范大學杰出校友,當年一畢業便入職語文報社,擔任《語文報》美術編輯,由此開啟了他的設計生涯。
遷居深圳后,韓湛寧先生很快便成為中國平面設計界代表人物之一,所設計的作品,迄今已榮獲超過200項海內外設計大獎,其中包括德國紅點獎“Best of the best”大獎、美國印制大獎班尼金獎、美國 Mohawk Show 全場大獎、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覽金獎與銀獎、“GDC 平面設計在中國展”銀獎與優異獎、中國“最美的書”獎等。
他曾多次受邀參加英國、德國、美國、日本、芬蘭、波蘭等國際頂尖賽事與邀請展,作品被多國博物館收藏;被《南方周末》評為“華人設計 100”,被日本《IDEA》雜志評為“中國當代 13 位著名書籍設計家”,2021年還被國際聯合設計聯盟(UDA)授予“UDA卓越勛章”榮譽。
詩人底色,文化推手
據任彥鈞總編輯透露,韓湛寧先生大學期間便開始文學創作,發表了很多文學作品,畢業時,山西師大校報曾為他出過詩歌專版。他在語文報社工作期間,不僅是優秀的美術編輯,為《語文報》系列報紙奠定了版面設計風格;并且因為優異的文學才華兼任報社的文字編輯,負責幾個文學版面的編輯工作,還出版了一冊詩集《白河流》,很快成為山西年輕一代的代表性詩人。韓湛寧先生認為,在語文報社工作的幾年,是他最重要的人生階段,《語文報》奠定了他人文精神的底色,賦予了他對藝術設計的信念和堅持。
在此之后,他開始從山西走向全國,堅持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近年他更以深圳為基地,積極策劃各種社會文化和藝術項目,以文化賦能設計,以設計推動城市文化的發展,兼具設計師、策展人、文化學者、主持人、閱讀推廣人、社會文化推動者、美育傳播者等多重身份,從而被深圳市授予“先進工作者”與“鵬城杰出人才獎”。
“知不知而為,知不知然后自反,然后自強,然后成其大。”韓湛寧先生對此堅信不疑,并以此鞭策著自己奮力前行。
設計的力量
在將近兩個小時的現場分享中,韓湛寧先生以“真實性”“合法性”和“戲劇性”為切入點,通過一個個具體、鮮活、生動的案例,一些臺前幕后的故事和細節,為現場聽眾呈現了他積極投身城市文化建設的藝術創作歷程,以及對于“真”“善”“美”的思考與探索。
例如,在深圳市坪山區,他廣邀各界賢達,組建了一個高端文化智庫,為坪山區的文化建設建言獻策。坪山圖書館中的“大家書房”,復刻了周國平、葛劍雄、黃永松、朱永新、韓少功等多位名家的書房,很快便成為坪山區乃至深圳的文化名片。
再如,他所策劃、組織的“山川上的中國”“知美學堂”“美談——城市美育講堂”等系列活動,涵蓋文學、繪畫、園林、音樂、建筑、藝術史等多種領域,彰顯出深圳作為改革開放標志性城市開放、包容、多元的文化魅力。
反思與啟示
“作為一個設計師,完成一個好設計;作為一個城市文化的參與者,完成一個好的事件;作為一個家園中的責任者,主動讓事件發生。”20多年來,韓湛寧先生通過設計和策展,“把自己作為方法”,藝術創造與服務社會并舉,小我和大我熔于一爐。
韓湛寧先生的專題講座,不啻一場頭腦風暴,點燃了全社編輯人員的激情與夢想。互動環節,意猶未盡的編輯們十分踴躍,對于大家提出的問題,他都一一給出了頗有價值的解決方案。
語文報社副社長裴海安作總結
裴海安副社長在最后的總結中,希望全體編輯以韓湛寧先生為榜樣,勤于學習,勇于探索,做到心中有夢、目中有書、手中有筆、腳下有路,成就更好的自己!
來源|總編室供稿
編輯|鵑子
校對|小清
責編|古月
副主編|溫鵑 常璐
主編|李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