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報官微
語文報微店
作者: 錄入:ql 來源:澎湃新聞 2018-11-21 11:22:42
日前,教育部公示了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公示期為2018年11月13日至2018年11月19日。具體有哪些高校的傳承項目入選?有你的學校嗎?一起看全名單: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內容包括課程建設、社團建設、工作坊建設、科學研究、輻射帶動、展示交流等六個方面。隨我們一起看:
1、課程建設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納入高校公共藝術和公共體育課程體系,通過客座教授或購買服務等形式,組織各地民族民間藝術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民間藝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傳承人面向非藝術類/體育類專業學生開設選修課并實行學分化管理,每個傳承基地應該有若干門面向全校學生的選修課程,每門課程設置36個學時,2個學分。
2、社團建設
面向全校學生,在二級院系的平臺上成立規模和形式靈活多樣的傳承項目傳習所(學生興趣小組),在此基礎上建設2—3個校級的傳承項目學生藝術/體育社團,包括傳承項目大學生藝術/體育社團、傳承志愿者聯盟、藝術/體育愛好者俱樂部等,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加強對傳承項目的推介和傳播,推進校園文化創新建設。
3、工作坊建設
整合學校和社會資源,配備優質師資以及充足的器材、設施設備和場地,建設1個以傳承項目為主打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工作坊,組織開展有關傳承項目的系列主題活動和現場實踐體驗活動。
4、科學研究
依托學校現有相應研究機構或創建專門研究中心,加強以傳承項目為重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厘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價值與內涵,探索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理念與路徑。
5、輻射帶動
利用基地建設豐富的師資與課程資源,輻射帶動當地3所左右的中小學校和1個社區,開展基于傳承項目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教育活動,不斷擴大覆蓋面和受益面。
6、展示交流
每年結合傳統節日,組織開展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活動,充分展現傳承項目的建設成果。加強高校校際間、高校與中小學、高校與社會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經驗與成果交流,創新交流方式,豐富交流內容,共享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