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主辦單位:山西師大教育科技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師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出版單位:語文報社

語文報官微

語文報微店

首頁 報社黨建 報社簡介 報社領導 報社動態 熱點新聞 重磅活動 獲獎查詢 稿件查詢 在線投稿 在線訂閱 幫助中心
當前位置:首頁 > 語文報社 > 報社新聞 > 教育新聞 > 正文

顧之川:高考語文如何落實核心素養

作者:顧之川 錄入:ql 來源:中國考試微信公眾號 2018-11-21 12:31:29 

 2018年高考已塵埃落定,高校錄取到合格新生,被錄取學生走向心儀高校,開啟新的人生。然而,2018年的高考語文試題是如何落實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的,在語文核心素養的考查上有哪些具體表現,對今后的中學語文教學又有著怎樣的啟示?這些問題不僅是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關心的話題,也是下屆學生、家長甚至社會各界感興趣的話題。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預示著未來新高考評價體系下語文學科的價值導向與考查趨勢。

1.語文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的提出
核心素養是借鑒新時代國際教育改革成果而提出來的概念,指學生通過學科學習所應達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2013年,教育部啟動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工作,其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為此,各學科課程標準研制組將育人目標加以細化和具體化,深入挖掘本學科所獨有的育人價值,基于學科實際和本質特點,總結、提煉并歸納出本學科的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4個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指出:“要注重培養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在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培養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具備獨立思考、邏輯推理、信息加工、學會學習、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的素養,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強調“培養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創新思維,養成創新人格,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嘗試、創新創造”。
因此,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堅持守正創新,通過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和寫作等形式,考查學生在“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方面的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
2.高考內容改革與語文考試評價
2014年9月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高考考試內容改革要“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科學設計命題內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教育部考試中心提出“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一核”指高考的核心立場,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引導教學,回答高考“為什么考”的問題;“四層”指高考的考試內容,即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回答高考“考什么”的問題;“四翼”指高考的考查方式,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回答高考“怎么考”的問題。
近年來,高考語文一直按照“穩中求變、穩中求新”的原則進行改革,即試卷結構總體保持穩定,局部改革蹄疾步穩。以全國卷為例,試卷結構總體穩定表現在:閱讀70分、表達80分一直未變,其中現代文閱讀36分(包括論述文本閱讀9分、文學類文本閱讀15分、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古詩文閱讀34分(包括文言文閱讀19分,古代詩歌閱讀9分,名篇名句默寫6分);語言文字運用20分(包括語言基礎9分,語言運用11分),寫作60分。局部改革幾乎每年都有新探索與新進展,比如:在價值導向上,更加符合時代社會需要,突出立德樹人、助推素質教育,發揮高考的育人功能;在考查目標上,更加強調考查學生的獨立思考與探究創新能力;在考試內容上,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外,增加了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試卷結構上,文學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閱讀由選考改為必考;在學科素養上,進一步強化考查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以及表達得體、邏輯推斷等關鍵能力。
3.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
2018年高考語文共有8套試卷,其中全國卷3套,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分省試卷各1套。從總體上看,這8套試卷在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和語文關鍵能力方面均作了有益探索和積極嘗試。
3.1 語言建構與運用
高考語文對學生在語言建構與運用方面的考查,主要通過創設具體的語言文字運用情景設置題目,以了解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律的掌握程度,包括對語言文字積累、梳理、整合的情況,是否形成了良好語感,是否具備基本的閱讀與表達能力,以期達到考查學生正確有效地運用母語進行溝通交流的能力。如,2018年全國卷“語言文字運用”試題,一改過去分別設題考查的做法,而是選用一個連貫完整的閱讀材料,在具體的語言文字運用情境中,考查語病辨析、句子補寫和成語運用等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所選材料涉及“大洋一號”綜合性遠洋科學考察船、中國傳統戲曲的傳承創新、動物遷徙等內容。這類試題,有助于在豐富的語言材料和學生言語活動經驗間建立起有機聯系,通過情景化的設題,引導學生文明得體地進行表達交流,使對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考查成為學生文化獲得的過程。江蘇卷作文題聚焦“語言”,原題材料中“花解語,鳥自鳴,生活中處處有語言”,突出了語言的工具性與普遍性;“不同的語言打開不同的世界,音樂、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從有形與無形、有聲與無聲、藝術與科技等維度,闡述了語言與社會的關系;“語言豐富生活,語言演繹生命,語言傳承文明”,則揭示了語言建構與運用的意義和價值。
3.2 思維發展與提升
思維發展與提升要求學生能夠辨識、分析、比較、歸納和概括基本的語言現象和文學現象,并能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闡述自己的發現。高考語文近年來重視考查學生基本語言規律和邏輯規則的運用,要求學生運用探究質疑的方法審視閱讀材料,判別語言運用的正誤,準確、生動、符合邏輯地表達,考查學生的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創造思維等思維能力,以及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等思維品質。如,2018年全國Ⅱ卷作文題“幸存者偏差”、上海卷作文題“被需要”,材料提供了豐富的思維空間與邏輯關系,本身就極具思辨性和思維張力,能夠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探究質疑、獨立思考,有利于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表達水平。再如,2018年全國Ⅲ卷古代詩歌閱讀《精衛詞》,第15題要求就詩的最后2句是否“以精衛的口吻表達的”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設題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無論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只要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據,都可視為正確。這就突破了答案的唯一性,從不同角度考查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
3.3 審美鑒賞與創造
審美鑒賞與創造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美感體驗,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和情感之美,進而進行美的發現、表達與創造,是高考語文所要達到的重要考查目標。如,2018年全國Ⅱ卷文學類文本閱讀選用老舍的《有聲電影》,讓學生分析“市民面對新奇事物的具體心態”和小說語言的“幽默效果”;全國Ⅱ卷古代詩歌閱讀題讓學生分析陸游《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詩中2次出現的“酒”的不同作用;全國Ⅲ卷文學類文本閱讀,讓學生分析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微紀元》中先行者的心理變化過程。這些試題著重考查學生是否具備欣賞、鑒別和評價不同時代、不同風格文學作品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鑒賞品位;同時學生可以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達自己對相關作品的閱讀感受和審美體驗,表現和創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從而逐步掌握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方法。
3.4 文化傳承與理解
新時代的文化,不僅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因此,高考語文對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考查應涵蓋這3種文化,以幫助學生拓展文化視野,樹立自覺意識,堅定文化自信。如,2018年全國Ⅰ卷論述類文本閱讀,摘編自楊國榮《歷史視域中的諸子學》,讓學生分析“照著講”與“接著講”的聯系與區別,以引導學生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學類文本閱讀,選用小說《趙一曼女士》,讓學生分析小說中“歷史與現實交織穿插”的敘述方式,追尋趙一曼精神的當代價值,從而深化對中國革命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實用類文本閱讀,選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相關材料,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其最新科技成就。
4.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啟示
4.1 聚焦立德樹人,引領素質教育
今天的中學生,是我國未來各項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進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靠他們這一代人努力奮斗、創新創造;中國夢要靠他們尋夢追夢,夢想成真。語文課程、語文教材、語文教學和語文考試無疑要為這個“大局”服務。高考理所當然地要發揮價值導向和育人功能,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引領中小學素質教育。2018年全國Ⅰ卷作文題“世紀寶寶中國夢”,強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全國Ⅲ卷作文題從1981年“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口號,到2005年“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浙江日報》時評欄目,再到2017年“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的雄安標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我國“改革開放三步曲”;北京卷作文題是“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和“綠水青山圖”。這些題目都很好地彰顯了高考語文的時代性、思想性、科學性和示范性,發揮了作文試題的積極導向功能。對學生來說,融入新時代,要樹立新觀念,要有大格局、新視野,同時要把握機遇,努力奮斗;對語文教師來說,既要扎實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又要堅持立德樹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
4.2 鼓勵獨立思考,培養創新意識
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大批創新型人才。為此,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人才強國戰略,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就是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書本,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與獨立人格,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敢于大膽質疑,能夠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新時代的青年具有遠大的理想、寬廣的知識面、敏銳的觀察力、深厚的文化素養,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只是把已有的知識爛熟于心。2018年全國Ⅱ卷實用類文本閱讀,聚焦我國知識產權保護話題,直面科技成果轉化及專利侵權問題,意在積極倡導創新文化,提高創新意識,形成全民尊重知識、誠信守法的社會風尚;天津卷作文題的材料由“器”引出,闡述了生活中4種不同的“器”;浙江卷作文題弘揚“務實、知行合一、經世致用”與“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寫好這些題目無疑需要學生具有獨立思考的品質和較強的創新創造意識。
4.3 立足語文學科,突出語言運用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學的是中華民族的母語,主要是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培養正確理解和熟練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文是工具,運用于人們交際交流,學習發展;語文是橋梁,溝通古今中外文化,傳承精神血脈;語文是載體,承載公民人文素養,提供審美體驗。高考語文固然要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但它畢竟不同于思想品德課,語文課也不是要把學生培養成文學家。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立足語文學科,緊扣語文課的綜合性、實踐性特點,突出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以3套全國卷為例,閱讀70分,表達80分,考查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是語文學科的關鍵能力;題目注重創設真實情境,突出語文實踐,實現對學生語言文字基本素養和運用能力的考查與測評。也就是說,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既是中學語文主要的教學任務,也是高考語文的首要考查目標。顯然,中學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多讀書、多觀察、勤思考、勤練筆,使寫出的文章既有邏輯性,又能深入淺出。
4.4 鼓勵個性特長,提高綜合素質
 高中語文要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人文修養,為終身學習和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奠定基礎。高考對中學教學具有“指揮棒”作用,因此,高考語文在突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考查方式的同時,要鼓勵個性特長,強化素養導向,注重考查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綜合素養。2018年浙江卷第6題要求針對所給閱讀材料歸納主要內容,將信息的整合、提煉與寫作能力結合在一起考查;3套全國卷的第20題,運用啟事或書信的形式,要求學生從中找出不符合語言規范的表達并作修改,強調了對語言文化知識的綜合運用;全國卷的第21題用圖文轉寫的形式考查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這類試題不僅需要學生具備讀圖能力,弄懂圖中關鍵詞的含義,還需要準確把握圖中路徑間的邏輯關系,從對語言表達的考查轉向對語言文字綜合運用的考查。顯然,這些試題注重考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現其語文核心素養和綜合運用能力的空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国产麻豆精品精东影业av网站|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呀|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国产剧情AV麻豆香蕉精品|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2018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中文日产| 2018天天弄| 欧美fxxx性| 日本免费xxxx|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中文无遮挡h肉视频在线观看| 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了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香蕉| 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免费视频网站 |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 一级大片免费看| 浪小辉chinese野战做受| 国产色欲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区中文字幕| 黄瓜视频官网下载免费版| 日本在线视频www色| 啊v在线免费观看| gogogo高清在线观看中国|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 在公交车上被站着被c| 亚洲最大激情网| 久久五月天婷婷| 日本中文字幕电影|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bd| 99re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