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報官微
語文報微店
作者: 錄入:cqq 來源: 2023-10-24 13:09:43
主題理解
倘若給高中作文命題關鍵詞作個排序,那么“青春成長”一定名列前茅,這是最契合考生身份的主題之一,也最能體現考生對自身成長與使命的思考;仡櫧鼛啄旮呖甲魑念}目,“青春成長”這一主題往往將“青春”隱含于題目中或與其他要素并列,討論兩方或幾方關系,如2019年全國Ⅱ卷以青年學生身份承諾“強國有我”,2021年全國甲卷“可為與有為”討論時代與青年,2020年全國Ⅱ卷“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將世界、未來與青年并舉。而“成長”在高考作文題目中也常拓展為青年人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自我認知、立德立身、理想、人生選擇等,如2020年全國Ⅲ卷“如何為自己畫好像”討論自我認知,2021年全國乙卷討論理想,2021年新高考Ⅱ卷通過分析“人”字書法解釋人生進程與準則,2022年新高考Ⅱ卷“選擇·創造·未來”指向人生選擇。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當代青年要與新時代同心同向、共同前進,勇于承擔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在激情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
百搭金句
1.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孟郊
2.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陳獨秀
3. 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魯迅
4.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李大釗
5.青年需要經受各種鍛煉。所謂百煉成鋼,在暴風雨中成長,就是這個道理。希望不經過困難、波折、輕而易舉地成名,那是不長進的,沒出息的幻想。——郭沫若
6.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練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張愛玲
7.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海子
8.青春時代是一個短暫的美夢, 當你醒來時,它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英]莎士比亞
9.有許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成功的代價的。——[奧地利]莫扎特
10. 青春似一日之晨, 它冰清玉潔,充滿著遐想與和諧。——[法]夏多布里盎
11.青春的光輝,理想的鑰匙,生命的意義,乃至人類的生存、發展全包含在這兩個字之中,奮斗! 只有奮斗,才能治愈過去的創傷;只有奮斗,才是我們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德]馬克思
12.青年時種下什么,老年時就收獲什么。——[挪威]易卜生
13. 青春是美妙的,揮霍青春就是犯罪。——[愛爾蘭]蕭伯納
素材快遞
1. 世界技能大賽:青年工匠故事閃耀新時代
“刮膩子”的浙江溫州小伙馬宏達,獲得抹灰與隔墻系統項目金牌;來自上海的00后“小魯班”邵茹鵬,獲得精細木工項目冠軍;22歲的江西選手李德鑫憑借一張精巧的立式柜,獲得家具制作項目金牌……在2022年的世界技能大賽上,中國代表團在參加的34個項目上獲得21枚金牌、3枚銀牌、4 枚銅牌和5個優勝獎,在金牌榜、 團體總分上蟬聯第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技藝精湛、穩定發揮,技術工人也有登上世界級獎臺的機會。世界技能大賽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代表當今職業技能發展的世界先進水平。這些參加世界大賽, 為國爭光的能工巧匠,是當之無愧的“狀元”。
參加本次世界技能大賽的中國選手,都是20歲上下的年輕人。他們有的是畢業不久從事技術教學工作的青年教師,有的還是職業院校的在校生。他們閃亮登場,取得佳績,用實力打破一些偏見與刻板印象:這代年輕人并非是吃不了苦、沉不住氣的一代,相反,他們不僅用行動實踐“干一行愛一行” 的堅守,而且敢想敢為、善作善成,讓工匠精神蔚然成風、后繼有人。
中國青年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的優異表現,再次讓人們看到,成長成才的路不只有一條。學習一門扎實有用的手藝,成為相關領域急需的技術工人,也能用雙手創造美好生活,成就一番非凡事業, 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同頻共振。
素材解讀
角度1:弘揚工匠精神,爭做匠心青年。我們的國家從來不乏工匠精神,也一直贊譽工匠精神:古有庖丁解牛,今有“北斗”等大型工程背后一批批“大國工匠”。在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強國之路上,國家尤其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世界技能大賽中的工匠們展現的不僅僅是比賽水平,更是每個青年都該追求的腳踏實地、精益求精的職業匠心。
角度2:尊重職業教育,塑造健康職業觀。有些人覺得手工技能“登不得大雅之堂”,也沒有什么光明的未來——這種落后觀念,已經到了改變的時刻。如今,多元化社會帶來更豐富的職業需求,沉下心勤學苦干就能有更多的人生選擇,讓人生精彩。合法的職業不分高低貴賤,能把它做精做絕做到極致,就是受人尊敬的職業。通過世界技能大賽中青年們的優秀表現,我們完全有理由、有底氣相信,這些擁有高超手藝的人才,不僅能夠憑借雙手創造美好生活,也能夠實現廣闊的職業發展和人生價值。
2.鄉村與返鄉青年的“雙向奔赴”
2023年4月,廣東省出臺行動方案,動員30萬青年“下鄉返鄉興鄉”,助力“百千萬高質量發展工程”三年行動方案,引發人們熱議。青年“下鄉返鄉興鄉”是當前我國國家政策的一個重要方向, 旨在鼓勵年輕人回到農村發展,加強鄉村振興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全面發展。
2023年熱播的文旅劇《去有風的地方》便講述了主人公謝之遙通過返鄉創業最終獲得精神物質雙豐收并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美好故事。而現實中,青年返鄉的例子也數不勝數。“從大山走出來又回到大山”的彝族小伙立克攏攏,幫助所在村莊的115戶612名貧困群眾脫貧,推動村集體資產從零增至231.7萬元;90后青年袁小梅從城市回到農村老家,發展養蜂產業,幫助鄉親致富;苗家女孩施林嬌大學畢業后主動回到村里創業,通過拍攝短視頻、直播等方式,讓家鄉的風景、美食、民俗、建筑為更多人所知……這些選擇返鄉的年輕人,不僅實現了自身的夢想,同時又帶動了鄉親們就業致富。
根據2022年《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有91.1%的受訪青年明確表示愿意用所學回報家鄉。返鄉青年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廣袤鄉村便回饋他們以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在這場鄉村與返鄉青年的“雙向奔赴”中,期待青年們用青春之光點亮鄉村振興之路,讓青春之花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絢麗綻放,共同繪就生活富裕的美好圖景。
素材解讀
角度1:青年當心系家鄉,回報桑梓。今天的年輕人為什么樂于返鄉入鄉?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這是一份惶恐;“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這是一份感傷;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一份期望⋯⋯“家”文化早已刻進中國人骨子里。田園牧歌的浪漫,“莼鱸之思”的呼喚,家鄉的那一抹綠色、那熟悉的鄉音都在吸引著年輕人回歸故土。“我們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離開貧困的家鄉,而是為了讓家鄉擺脫貧困。”這種信念應當在年輕人中成為共識,催動更多年輕人為自己的家鄉貢獻力量、帶來希望。
角度2:青年當目光遠大,心懷理想。青年是生機勃勃的,他們擁有“敢將日月再丈量”的魄力、擁有“眼界無窮世界寬”的視野,他們能給家鄉帶來新的機遇。青年返鄉不能單單是為了取得經濟收益,思考得更遠一些,青年返鄉是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是為一方百姓造福,是為后人留下寶貴的經驗;將目光放得更遠來看,青年在艱苦奮斗之中能夠鍛煉成長,更能體會生命的意義。
3.三星堆發掘坑中蹲著一群年輕人
這是一群“面朝黃‘金’ 背朝天” 的青年學霸,在6座祭祀坑發掘中,他們兢兢業業,只為讓歷史的面貌更加清晰;他們活潑跳脫,顯現著年輕一代考古人的生氣勃勃。
考古發掘現場,可以看到有人在鏟土、記錄,有人在電腦前忙碌……他們大多是年輕人。據介紹,參與此次三星堆遺址祭祀區發掘以及文物保護兩個環節的工作人員約200人,其中有150多人是“90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群年輕人里不僅學霸多——博士后就有兩個,更是經常展現出年輕人的活潑跳脫:或喜歡攝影或熱愛涂鴉,他們防護服上隨處可見的“萬里長城永不倒”“面朝黃金”等特殊標記,展示著年輕一代考古人的生氣勃勃。
知曉來處,方知去處,考古學研究就是為了探尋我們來自何處。三星堆遺址的這群“90后”考古人,在大好青春年華中選擇了與古老的遺物、文明相伴,在泥土中求索,期望無限接近歷史。正如李克強考察三星堆考古現場時所說: “看見這么多學科的年輕學者,在今天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仍然專注于考古事業,心還是靜的,這很不容易。”這群年輕的考古人,在三星堆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僅仰望星空,而且腳踏實地,靜心奮斗在探尋古蜀文明的道路上。
素材解讀
角度1:讓青春在實踐中成長。青年正處于苦練本領、增長才干的黃金時期,我們應學習三星堆考古現場的年輕人,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把社會作為最好的課堂,把實踐作為最好的老師,在實踐中壯筋骨、長才干。
角度2:青年接力前行,傳承文化與匠心。從實利主義來講,考古對很多文明遺跡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從理想主義來看,考古為揭示文明起源、傳承文化而盡力。當古老的三星堆遺跡遇上年輕的考古力量,我們可以看到考古人“擇一事、終一生”的堅守與奉獻,熠熠生輝的中國考古精神,正代代相承。
角度3:從考古中激揚文化自信力量。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脊殴ぷ魇钦故竞蜆嫿ㄖ腥A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的漫漫歷史長河,積淀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激蕩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精神力量。激揚中華文明穿越時空、直擊人心的文化力量,必能更好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魂聚力。
4. “最美大學生”:讓青春綻放絢麗之花
2023年3月31日,2022年“最美大學生”名單公布。從科研平臺, 到世界舞臺;從奧運賽場,到維和戰場,他們用實際行動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他們中,有人醉心科研,勇攀高峰。
王煜塵,3次入選中國南極科考隊,成為中國極地科考史上在站時間最長的大學生;鄧宇皓,是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研制核心技術骨干之一,他對自己能參與推動中國量子物理研究倍感光榮。
他們中,有人自強不息,乘風破浪。
擁有悅耳的嗓音,卻不幸因癌癥截肢的趙德煜,用奮斗彌補缺憾,獲得國家級榮譽8項,省級榮譽9項;對花粉嚴重過敏的世界花藝大師陸亦煒, 因為熱愛,所以無畏,他不僅為國取得金牌,還一直為推廣中國花藝文化而努力;參加抗洪搶險榮立三等功的周曉輝,退役后積極傳播軍旅文化,后被選拔為北京冬殘奧會火炬手,青春的遠征上,周曉輝壯心不已。
他們中,有人勇擔大任,不負人民。
張雨霏是家喻戶曉的東奧會兩金兩銀獲得者,而在賽場外,她熱心公益事業,關注青少年教育;王金磊,在預備禁毒警察見習期間就協助偵辦吸販毒案件5起,協助抓獲吸販毒人員11名,用行動詮釋警察本色。
他們中,還有人代表中國,溝通世界。
劉迪波,曾被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親自授予奧林匹克徽章,用熱情向世界傳遞了友誼之光;曾韻,是中國本土培養的、擔任國際一流樂團管樂首席的第一人,他與他手中的國產圓號每每讓世界驚艷,已獲得13項國際大賽榮譽;戴正勤,是中國第20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中的一名女兵,她不僅是雷場上的藍盔戰士,也是架起與當地婦女兒童溝通橋梁的使者。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以“最美大學生” 為代表,中國學子正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
素材解讀
角度1:有責任有擔當,青春才會閃光。從“最美大學生”的事跡中,我可以發現他們的共同特質:不懼風雨、勇挑重擔、擔當有為。使命感、責任感,是他們沖鋒在前、矢志奮斗的力量源泉;愛國心、報國志,是他們拼出精彩青春的深沉動力。從澆灌出靚麗青春之花的“最美大學生”,到各行各業拼搏奮斗的新時代青年,他們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激揚青春力量,在危難關鍵時刻彰顯青年擔當,用實際行動讓我們看到青春中國最美的模樣。
角度2:能奮斗敢拼搏,人生才會出彩。人生難得幾回搏。拼搏,彰顯堅韌不拔的意志,離不開“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頑強。如趙德煜,身殘志堅,自強不息,最終走上了央視舞臺;張雨霏,奮勇拼搏,突破自我,成為打破奧運會紀錄的“蝶后”……我們應以這些“最美大學生”為榜樣,敢想敢為、善作善成,用奮斗擦亮青春底色,將個人奮斗的小目標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的大藍圖,讓蓬勃青春與家國情懷同頻共振,以青春之奮斗,書寫精彩人生。
角度3:青年體現時代的精神風貌與中國自信。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滿懷“可以平視這個世界”的自信,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認識世界、融入世界。 “最美大學生”身上展現的朝氣與活力,折射的正是這個偉大時代昂揚向上、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如曾韻,用圓號讓世界聽到中國自信;劉迪波,用友好讓世界看到中國風貌⋯⋯中國青年與偉大時代的“雙向奔赴”,必將進一步匯聚起推動時代前行的磅礴力量。
精彩語段
1:青年應當奮斗
時代最深的刻痕,總有奮斗者的足跡,身處最好的年華,最佳的打開方式就是向著夢想奮力登攀。認清問題,增強砥礪奮進的人生自覺,用接續奮斗的心態履行使命,縱使問題難,我們也一定能行穩致遠,開創新的輝煌。
時代最深的刻痕,總有奮斗者的足跡,身處最好的年華,最佳的打開方式就是向著夢想奮力登攀。認清青年的時代責任和人生坐標,增強砥礪奮進的人生自覺,用接續奮斗的心態履行使命,縱使挑戰紛繁,重擔在肩,我們也一定能行穩致遠,開創新的輝煌。
2.表達青年要繼續前行(結尾)
對于【過去/成績/歷史】,我們欣然落筆,化為墨痕;對于【未來/道路難】我們向陽而生,砥礪前行。為【勇敢前行/放棄安逸】努力地鼓與呼,【不畏困苦/直面風雨】是青春成長最生動的詮釋和必然的訴求。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對過去最好的致敬,是創造新的偉業。對于過去的成績,我們欣然落筆,化為墨痕;面對未來的挑戰,我們向陽而生,砥礪前行。成長本身就是汗水和淚水的交織,我們要為勇毅前行鼓與呼,不留戀安逸,直面風雨,這是青春茁壯成長最生動的詮釋和必然訴求。
3:青年成長——勇于面對成長中的問題
有長河奔騰、萬物勃發,就有風雨交加,落葉飄零!厩啻/成長】自有其規律,不能寄望歲月靜好,也不能幻想一片坦途。也正是因為要面對【問題難/挫折】,所以我們應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一顆強大的心臟,一個對奮斗從未猶疑的志向,縱有關山萬千重,且去攀登,【問題難/挫折】的解決就在不遠的明天。
有長河奔騰、萬物勃發,就有風雨交加,落葉飄零,成長自有艱難和困苦。我們成長不能寄望歲月靜好,也不能幻想一片坦途。而也正是因為要面對成長的困難,所以我們更應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一顆強大的心臟,一個對奮斗從未猶疑的志向,縱有關山萬千重,且去攀登,青春的答案就在不遠的明天。
4.社會問題對青年的不良影響
示例:【社會問題】,不可避免的【浸潤/影響】青年的【精神家園/價值判斷/人生選擇】。接觸社會問題、感受民生冷暖本身就是成長的必修課,在認清【社會問題】的基礎上既要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和職業期許,也要基于問題現實的冷靜判斷和自我評估,這樣我們才能成為解決【社會問題】的主力軍、生力軍。
社會的不良風氣不可避免的浸潤青年的精神家園。接觸社會問題、感受民生冷暖本身就是成長的必修課,在認清不良風氣的基礎上,既要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和職業期許,也要基于問題現實的冷靜判斷和自我評估,這樣我們才能通過自我的成長成為成為解決不良風氣的主力軍、生力軍。
5.表達青年應當與時代同向同行的理想
百川入海,涓滴永不干涸;融入時代,人生自有無限精彩。青年要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擔當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時代也將鐫刻青年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于史冊。如此雙向奔赴,才能讓青年的成長成為真正有價值的過程,如此惺惺相惜,才是青春最無悔的歷程。
6.青年素材使用示范
北大女生宋璽參軍遠赴亞丁灣護航,懷揣萬里赴戎機的壯心;外賣小哥雷海為在中國詩詞大會奪魁,平凡生活難掩詩心澎湃;有“90后”博導走上工作崗位,芳林新葉吐翠綠;歸國創業的留學生日益增多,中國的時與勢撐起他們的雄心;平均年齡30多歲的中國航天科研團隊,對探索更遙遠處的燦爛星空充滿信心。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斗,正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時文選粹】
1.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國
偉大的時代, 讓青春的世界海闊天空。 “縱有千古, 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梁啟超百年前對青年的寄語輝映當代中國的真實面貌?焖侔l展、深刻變革的廣袤土地,為青年實現夢想、人生出彩搭建起寬廣的舞臺;層巒疊嶂、水流湍急的“歷史三峽”,呼喚敢為人先的少年英雄勇立潮頭、擔當重任。
堅定的信念,令青春的腳步鏗鏘執著。風起云涌的時代變遷不僅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伴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思想多元、觀念多樣的沖擊下,追名逐利的誘惑在增多,生活壓力、現實理想的落差間,堅守信念的考驗更嚴峻。是囿于物質的滿足,以利己的“精算”謀劃人生;還是突破一己得失,在更廣闊的天地書寫精彩的人生?青年有信仰,民族有力量,國家才有希望。
夢想漸行漸近的步伐, 凝聚著無悔的青春奮斗。 “青春的光輝,理想的鑰匙, 生命的意義,乃至人類的生存、發展全包含在這兩個字之中,奮斗!” 無論是平凡崗位的默默奉獻,抑或在時代大潮中搏擊風浪,創造,永遠是青春最鮮明的底色,始終是推動歷史車輪最強勁的動力。
2.以青春之我,逐華夏之陽
千萬萬青年, 自當壯志凌云, 負青天而適南冥, 掛云帆而濟滄海。 持長劍縱馬,執妙筆生花,青年從不缺少描摹生命的想象。當我們向更完滿的自己進發時,可曾將之與民族未來緊緊相連?我們與國是葉與根的關系,國家前行的力量給我們勃發的可能。 當我們舒展葉片,展現自己的色彩時,也為國家創造了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青年的理想高遠如鴻鵠,為民族和時代而翱翔。
千萬萬青年, 自當勇擔責任。責如山而肩如鐵,任重而道遠。歌德說道: “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這份愛,藏于己身、他人、社會、 家國。 自尊自愛、 自強自信,這是對自己的責任;禮貌友善、誠實守信,這是對他人的責任;遵紀守法、文明衛生,這是對社會的責任;熱愛祖國、無私奉獻,這是對國家的責任。
千萬萬青年, 自當奮斗不息, 難于前而不止, 雖無成而不棄。我們既處在一個需要奮斗的時代,何不放下手中的花扇?我們既生在一個有奮斗傳統的民族,何不鏗鏘前進的步伐?民族復興的使命要靠奮斗來實現,人生理想的風帆要靠奮斗來揚起。 “時序輪替中,始終不變的是奮斗者的身姿;歷史坐標上,始終清晰的是奮斗者的步伐。” 面對世界的復雜形勢、民族復興的使命,當代青年自當把奮斗作為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將汗水鋪成路、將礫石磨成梯、將荊棘鑄成劍,一步一個腳印,與時代同行,與祖國攜手,攀上民族復興的頂峰。
3. 少年心事當拿云
一百多年前,經歷戊戌變法失敗的梁啟超慨然寫下《少年中國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的鼓舞激昂頓挫,其中滿懷著對中國青年的殷殷期待擲地有聲。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隨后爆發,傳承至今的“五四精神”是青年自強不息、振興中華的生動寫照。一百年后,沐浴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光輝,作為新一代中國青年的我們更應該主動肩負起歷史使命,“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我們頭頂星辰大海,我們腳踏前輩基業,我們心懷凌云壯志,我們志在國家富強!
少年心事當拿云,前赴后繼,視死忽如歸!難忘在魯迅名篇《記念劉和珍君》中,作為北京學生運動領袖之一的劉和珍率領著一群與自己同齡的青年同學,為了國家正義和思想解放,大義凜然、誓死不屈,最終用自己的熱血開辟了一條中國革命的光明之道。在五四運動之中,涌現出無數像劉和珍一樣的青年英雄,他們直面慘淡與鮮血,打破沉默的黑暗,開辟出一條救亡圖存的光明之路。他們其中的某些人因為被迫害倒下了,但立志振興中華的旗幟卻始終沒有倒下,前赴后繼的中國青年們,用智慧與熱血,以矢志不渝的堅持和殞身不恤的信念,帶領中國從黑暗走向光明。
少年心事當拿云,不忘初心,我輩復登臨!如今,我們已然邁入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開啟了全新的歷史征程。蹲厲奮發、勇毅前行,新的時代使命在召喚著中國青年,而砥礪奮進的中國青年們,也將自己的青春譜寫成動人樂章,回報著這最好的時代。
微信掃碼,添加老師微信
領全部《滿分作文素材》